一般来说,消化系统功能正常的人饭前或饭后都可以适当吃点水果,而消化吸收功能欠佳的人比较适合饭后吃,建议饭后1~2小时。
至于对体重控制有需求的人,饭前吃水果更利于产生饱腹感而控制饭量。
所以,饭前或饭后吃水果因人而异,关键要注意食用量,只要适量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。

如何正确地吃水果?
吃多少?
按照我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版)的推荐,人体应该保证每天摄入200g~350g的新鲜水果。
如果按人均日摄入半斤水果算,那么一个三口之家一周要吃掉10斤多水果。
而且,购买水果时也要注意变换着不同的品种。
另外,为了避免遗忘食用,水果也应该放在比较容易看到的位置。
怎么吃?
首先,不同水果的储存方式有点区别,并非所有的水果都适合在冰箱中冷藏。
比如,香蕉的储存温度大约在12℃左右,最好少量购买、室温阴凉处保存。而像没有后熟过程的葡萄,比较适合冷藏储存。
其次,特殊人群注意水果中所含有的过敏原。
比如芒果中含有9种主要的过敏原蛋白,有的人接触或者食用芒果就会出现接触性皮炎、口腔过敏症状等。
第三,不建议过多食用高热量水果。
通常水果的热量不算太高,但有些水果例外,比如榴莲和鳄梨(俗称牛油果)。
按照中国食物成分表(第6版),每100g榴莲和鳄梨分别含热量150kcal和171kcal,而100g米饭的热量才116kcal。
第四,对于牙口不好、胃肠功能相对较差的人,如老人和小孩,有些水果也可以煮熟了吃。
比如,苹果熟化后果胶颗粒溶胀后溶解,更利于增强胃肠蠕动等。
最后,有特殊疾病的人群,如糖尿病患者等,建议少量食用一些低GI值(低于55)的水果,如苹果、草莓、樱桃等。
吃水果别踩这些坑!
这些水果放冰箱,坏得更快
热带水果大多怕冷,对低温比较敏感。放冰箱后,不仅营养成分会被破坏,表面容易长黑点,果肉还会变得软烂,影响观感和口感。
所以,热带食物如香蕉、火龙果、芒果、荔枝、番荔枝等,无须放冰箱,把它们放在阴凉、干燥的地方储存就可以了。
不爱吃蔬菜,能用水果代替吗?
蔬菜和水果的营养元素是相似的,但蔬菜的维生素、膳食纤维、矿物质相对较为丰富;水果的碳水化合物、有机酸含量更高,二者各有所长,不能完全替代。
建议蔬菜、水果要合理搭配,两者都吃,互相补充,这样对身体才更有利。
水果VS果汁,哪个更健康?
不少鲜榨果汁都打着营养健康的名号,但常喝对身体并无益处。
水果制成果汁后,很多营养素如膳食纤维、维生素、酚类物质等,都会有损失,靠果汁补充营养,并不现实。
再者,浓缩的就是精华。榨一杯苹果汁,起码得用三四个大苹果,喝一杯果汁相当于吃进去四个苹果的糖分。长期如此,容易引起肥胖。
因此,比起喝果汁,不如直接吃水果。
晚上只吃水果,能减肥?
大多数水果脂肪含量低、热量低,如果用水果来替代诱人的饼干甜点,甚至替代一部分米饭馒头,确实是有利于减肥的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水果中蛋白质含量很少,如果只吃水果,很可能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,引起浮肿病。
建议:晚上可用水果代替主食,同时吃点奶制品、肉制品,这样既可以减肥,又可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。
综上所述
水果在每日饮食必不可少
水果坏了
一旦发生霉变
果断扔掉